總有人問,為何我們如此懷念奧黛麗赫本?我深深懷念的,不只是她清麗的容顏和輝煌的事業(yè),還有舉世稱贊的優(yōu)雅、執(zhí)著、才華和修養(yǎng)。
五月,是天使降臨的季節(jié),“生如夏花之絢爛”,時間在繁華盛開的季節(jié)里為生命寫下詩意的篇章。于是一個芳華絕代的故事,一段璀璨紛呈的人生,就此徐徐拉開帷幕。
奧黛麗赫本并非天生的幸運兒,父親的出走,影響了她一生的情感傾向,母親是她的人生導師,用維多利亞式的教育打磨她,希望她延續(xù)貴族的靈魂,因此她從未感受到母愛的溫柔,正是因為童年的經歷,奠定了她的人生基調。青春本是一個人最值得追憶的芳華,然而,奧黛麗赫本的青春卻要在戰(zhàn)火中度過。艱難歲月,赫本從未放棄夢想和希望。對弱者而言,苦難是打擊,對強者而言,苦難可以成為淬煉的一種方式。因為天使親臨地獄,終有一天,她會傾盡所能把愛播散人間。
戰(zhàn)爭偷走了奧黛麗赫本的芭蕾夢,讓她痛不欲生,天降的幸運是沒有的,如果有,也是努力的代言詞。她通過自己的努力,等待著破繭成蝶的契機, 幸運之門將會為她開啟。選擇人生的道路,失之毫厘,則失之千里。面對百老匯拋來的橄欖枝,奧黛麗赫本選擇了通往美國的冒險之路,也走向了通往好萊塢的璀璨星路,她保持清醒,一步步走下去。當她站在舞臺上,接受影迷的掌聲和鮮花時才發(fā)現(xiàn),她一路走過荊棘和鮮花,掌聲與淚水,那個最想分享的人,卻沒在她身邊。
《羅馬假日》上映后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有一種美叫奧黛麗赫本,她并非瑪麗蓮夢露的性感美,她僅靠一件白襯衫,就征服了全世界。遇到紀梵希后,她找到了自己的風格,成為了時尚寵兒,成為了不可復制的赫本風,也遇見了一生的摯友——派克,兩人的友誼,可謂是友誼之上,戀人未滿。
羅馬十年,無論是名揚四海,還是回歸家庭,她一直是時尚的寵兒,優(yōu)雅的化身。她一直奉行著自己的人生哲學:越簡單,越美好。屢次被愛所傷后,她終于遇到了自己的靈魂伴侶——“有多少人愛過你的美貌,以虛擬或是真情,唯獨一人,愛你那朝圣者般的心,愛你臉上的歲月留痕?!?/span>
少女赫本那顆埋在心底的“和平”種子,已經長成參天大樹庇蔭他人,造福人間。成為和善大使后,她便將全部精力投入進去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她長年遠赴戰(zhàn)地,足跡遍布五大洲,用天使之愛修補這殘缺的世界。愛,才是她一生的宗教。
圣奧黛麗啊,讓一切聚光燈,
去榮耀丹娜之乳,夢露之唇。
你頂上自帶皎皎的輪光,照著,
懷古的觀眾,傷今的信徒。
……
且在我們回腸的深處,
一端牽著你華年的驚艷,
一端曳著你暮年的慈悲,
狠狠,打一個死結。
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