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白洋淀紀事》有感

2023-03-07 15:26 發(fā)布

烏海市第十二中學 / 胡礫文(指導老師:張錦艷)

讀《白洋淀紀事》有感 翻開《白洋淀紀事》時,被里面的小說情節(jié)深深吸引。生長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很難想象戰(zhàn)爭時期的人民對幸福和安寧的向往。   戰(zhàn)火延綿,席卷著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。黑云壓城,硝煙滾滾,但是村中不論婦孺老少盡是用勇敢、堅強、淳樸、善良,詮釋著戰(zhàn)爭中人性的光輝與民族的偉大。 他,手無寸鐵,身形孱弱,撐著一只破木船與蘆花蕩之間穿梭。他無名無姓,平凡普通,不是什么蓋世豪杰卻在敵人面前神出鬼沒。他有膽識智慧,有民族情義憑得一船一槳戲弄敵人甘拜下風。一位理應頤養(yǎng)天年的老者,披蓑戴笠為游擊隊運輸糧草,護送干部。他默默無名,沒有驚天地,泣鬼神的本領,也不是一代梟雄鋒芒畢露。他是一位老英雄,為民族大義而奉獻的英雄。月光下蘆花蕩,老者撐著船,他用水光瀲滟的小河,譜寫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戰(zhàn)歌。 她,有時望望淀里,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,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,風吹過來,帶著新鮮的荷葉香。她們本是一群柔弱的女子,只是牽掛遠走他鄉(xiāng)的丈夫,毅然踏上尋夫之路。路途并不遙遠卻是一些女子一生未能到達的距離。她們聰慧靈巧,手無縛雞之力,卻可以勇敢的逃出敵人的手掌。她們情感豐富,心思細膩,沒有迂腐,沒有矯情,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下,成立隊伍參加戰(zhàn)爭保家衛(wèi)國,大有巾幗不讓須眉之魄氣。今世雖為女兒身,血氣不遜男兒郎。莫說不可擔棟梁,且看為國殺四方。 合上《白洋淀紀事》時,內(nèi)心久久不能平靜。黑日抵不過萬丈光,戰(zhàn)火燒不倒萬人墻。民族團結(jié),婦女老人皆拼盡全力,為國榮光。那時候白洋淀的人民,用質(zhì)樸純真的熱血捍衛(wèi)自己的土地,用智慧剛強的意志洗滌出一條光輝的道路,那是一條用千萬人的美好精神打造的通往光明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