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玲[中國]
我誕生在20世紀初,因家敗父亡,我成了一個貧窮的孤女,而當時的中國又處于半封建、半殖民地的黑暗時代,人民在水深火熱中煎熬,這些痛苦不能不感染著我,使我感到寂寞、苦悶、憤懣。我要傾訴,要吶喊,要反抗。因此我拿起筆,要把筆作為投槍。我追隨我的前輩,魯迅、瞿秋白、茅盾……為人生、為民族的解放,為國家的獨立,為人民的民主,為社會的進步而從事文學寫作。我寫作的時候,從來不考慮形式的框子,也不想拿什么主義來繩規(guī)自己,我只是任思緒的奔放而信筆之所之。我只要求保持我最初的原有的心靈上的觸動,和不歪曲生活中我所愛戀與欣賞的人物就行了。
巴金[中國]
人為什么需要文學?需要它來掃除我們心靈中的垃圾,需要它給我們帶來希望,帶來勇氣,帶來力量。我為什么需要文學我?我想用它來改變我的生活,改變我的環(huán)境,改變我的精神世界。我50幾年的文學生活可以說明:我不曾玩弄人生,不曾裝飾人生,也不曾美化人生,我是在作品中生活,在作品中奮斗。
黃春明[中國臺灣]
我想,作為一名作家,每個人對他的人民和周圍的特殊事件都有自己的感情和表現(xiàn)手段。多年來,對生養(yǎng)我的臺灣,寫作是我借以表達對這一小塊土地感情的惟一方式。就是這了這,一旦我不能寫作,我就要忐忑不安和不得安寧。
陳映真[中國臺灣]
笑,對于我是一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過程。寫作則是為了使那些絕望的人重新充滿希望,讓那些因失敗受挫的人重鼓斗爭的勇氣,使受凌辱的人重獲自由與尊嚴。我寫作為的是人類解放。消除不平等、非正義,貧困和解放無辜者,消滅一切形形色色的精神與物質(zhì)的壓迫。
瓊·迪戴恩[美國]
同許多作家一樣,我從童年起就因為煩惱和虛榮心開始了寫作。逐漸寫作成癖,就一直寫下去,這就象一個人中毒一樣。作家不寫作,他的思想也就逐漸停止了活動。我不知道這是否是懶惰,衰退或是冷漠。但我體會到,假如我不工作,我是絕對不能思維的。鑒于這種原因,我寫作。這樣答復問題不太確切,自然還有其他因素。這就是我喜歡搞文學的東西,愛好語言的節(jié)律,樂意創(chuàng)造屬于自己的天地——在這個天地里,我可以生活上一段時間。我愿有能力把自己的所見告訴他人。此外,還是上面說的煩惱和虛榮心的驅(qū)使。不過,寫作對于我,尤其是成了一種紀律,一種思維方式。
薩門·拉舍迪[英國]
我寫作:因為我愛好虛構(gòu),好撒謊。這正是體現(xiàn)了最奇妙的反論,借以非真實揭示出真理的線索來;因為我喜歡孤獨,一個人呆在屋子里;因為我喜愛某種書,盡管這些書尚未出世,但我想總有一天會見天日的;因為我至今仍未找到一種辦法,這就是怎么才能勉勵不寫作;因為我還不能找到一個美妙的方法表現(xiàn)自我和外部世界。尤其是這個世界的面目已被有意或無意地涂抹,為了形成如今正在努力重新形成的其本來面目的“我”;因為只有寫,我才能說出我的所思所想;因為同所有僑居者一樣,我應該全部創(chuàng)造出:我,我的世界、一切;因為還在我孩提時,有人就告訴我,要擁抱書籍。是否由于我不當心,財才我還把書失落在地上(而他人僅僅擁抱的是書本和面包);因為有話要對他人講,有事要同他人討論。寫作,其部分使命是對某些事物提出不同見解;因為我從來不知道為什么寫作,除非我正在寫。
諾曼·梅勒[美國]
對于為什么要寫作,尚不曉他人如何考慮。但對于我,這確實是一個令人生厭的問題。不知拙見是否得體。我覺得法國作家讓·馬拉凱就此問題回答得的。有一天,我一本正經(jīng)地問題(既然他每天要花上14個小時完成300字的寫作):“為什么寫作?”這個只有寫作一根筋的馬拉凱感到十分驚訝:“因為對于我,寫作是覓求真理的唯一手段?!?/span>我想,最美好的嘗試,乃是在寫作中生存。我們偶然得郵包的這種平衡最接近人們平日所說的真理一詞。總之,如君所見,我只是引用了摯友馬拉凱的所講的一句話作為答復罷了。
帕維爾·克奧特[奧地利]
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剛剛結(jié)束之時(至今,這次戰(zhàn)爭給我的感覺仿佛和中世紀一樣的遙遠)我便開始了寫作。我想搞清楚我寫作是為了什么和反對什么,弄清本世紀大事件所提出來的各種問題。50年代在捷克期洛伐克發(fā)生的那些弄虛作假的政治訴訟案件,對于我的身心和生活道路都有很深的影響。我不再回答左右人提出的問題,因為事后我已經(jīng)認識到這樣做是膚淺的。于是,通過我的工作,我便開始自我提問。這不僅是那一時代的原則問題,同時也包括我自身的問題。如今,我另外知道,既然寫作要面對公眾,要經(jīng)受讀者的評判,是人們心底最深處的活動,那么,這一活動就既不允許作者發(fā)表意見書,也不允許作何解釋。解釋僅僅是寫作,作品方能給人以答復。
歐文·萊頓[加拿大]
在我的三位姐妹中,大姐說我將來可當一名白鐵工或電工,二姐根據(jù)我的稟性認為我作一個商販更合適,三妹覺得我狡詐圓滑,能當一名出色的律師或政治家。我母親則接過這三位預言家的話茬兒,指著爬滿蒼蠅的天花板對上帝說道:“只要他愿意干,不管做什么,他準能成為一名強者?!?/span>還是虔誠的母親說得對。從我幼年起,我就渴望把聲音與其意思融合在一起。到了我上些年紀以后,我便作詞并譜曲。我無處不往,一種神秘感在支配著我。一只死在小路上的老鼠,屋子里的燈火為安息日守夜,從他人身上學到的本領與殘忍如同權(quán)力和仇恨一樣緊系在一起。虛無的蒼天并不回答我的提問,星星只是眨巴著眼睛不說話。我的頭一首詩是獻給我的一位老師,因為她的美貌使我感到吃驚。當她那豐滿潔白的胸乳不經(jīng)心而袒露在我這個早熟的11歲的孩子面前時,足有幾周的時間,我全然沉浸在對她的思念之中。那時,死亡和性欲的巨大神秘伴隨著我。我把與性欲和死亡的談話寫了出來,以便贊頌我有限的頭腦中所不懂的東西;為了自我消遣,也為了在狂妄時刻斷言造物主也并非懂得他自己的作品;我寫,因為這是他在無限而永久的孤獨中的唯一安慰。我對講詩、講歷史和劇本——如同所有創(chuàng)造者一樣,他渴望著歌頌——他這些存在著的美麗、莊嚴和令人生畏的作品。我寫作,也是為了對其表述,他所造就的最壞的作品就是人。
我知道,每當我找到一個詞用來描述他創(chuàng)作的這奇怪的兩足動物時,上帝的失望就此減少了一分。再者,我之所以寫作,是因為我不如他慘痛。
斯特凡·赫爾姆林[德國]
人不是因為擔心死而從事寫作,而是擔心死后沒留下什么痕跡。我16歲就參加了革命運動,希特勒上臺時我還不滿18歲,搞了三年地下工作,之后又從一個國家跑到另一個國家。那年月,我?guī)缀鯖]有行裝,口袋里裝的是偽造的證件,時而帶上件武器,始終站在人民陣線、西班牙共和國和被占領的法蘭西一邊。15歲我開始寫詩。由于愛面子,我的詩只是寫給自己,不拿給他人看。后來,我產(chǎn)生了這樣一個念頭:一個人活在世上應該留下比他的生命更持久的東西。實際上,早在戰(zhàn)爭結(jié)束前不久,我的一本小詩已經(jīng)在瑞士出版。從那時起,這一念頭不斷增強。人活著,繼續(xù)活下去,久而久之,寫作便成了我的習慣,我的職業(yè),如同服了麻醉品成癮似的。
威廉·博伊德[英國]
我寫作,因為我樂意寫。許久之前,還在我十四、五歲之時,就萌發(fā)了想當一名作家的強烈念頭。甚至還沒有為成為一名小說家而寫出一個字之前,我就已經(jīng)如此妄想了。不過,長期以來,我一直懷疑這一雄心是否能得以實現(xiàn)。這些年來,我總不相信我具有寫作能力,僅僅是夢想罷了。所以說,首次發(fā)表作品,使夢想一下子變?yōu)楝F(xiàn)實,這是多么的重要。在我發(fā)表作品之后的一段時間內(nèi),促使我寫作的因素則有所變化。當一個人寫作出院名,有了自己的讀者,也同時有了他應盡的責任。這是應當認真考慮的。
我認為,寫作的真正原因,并不在已成為作家的聲言中,而存在于其青春時代的夢幻中。
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這里是評論的內(nèi)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