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資治通鑒》知多少(二)

2019-03-05 00:00 發(fā)布

暫無內容  年級 / 1828 0 0

      《資治通鑒》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撰的一部規(guī)??涨暗氖穼W巨著,由宋神宗取意“鑒于往事,有資于治道”而親賜名。全書卷帙浩繁,共294卷,記載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,下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(公元959年),共1362年的歷史,內容以政治、軍事和民族關系方面的重要史實為主,兼及經濟、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,博大精深,通古今之變,有“網羅宏富、體大思精,為前古之所未有”的美譽,備受歷代統(tǒng)治者及文人學士的青睞,被視為必讀之書。

  成語《暗弱無斷》:愚昧軟弱,沒有決斷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卷九十一·晉元帝太興三年》:“(司馬保)好讀書而暗弱無斷,故及于難”

  成語《白面儒生》:猶白面書生。指只知讀書,閱歷少,見識淺的讀書人。有時含貶義。亦泛指讀書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》:“溫詳之徒,皆白面儒生,烏合為群,徒恃長河以自

  成語《百廢俱舉》: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。同“百廢俱興”。

  出處: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理宗紹定五年》:“了翁(魏了翁)乃葺其城樓櫓雉堞,增置器械,教習

  成語《北門南牙》:北門:指羽林諸將;南牙:指宰相。指文武重臣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唐紀中宗神龍元年》:“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,同心協(xié)力,以誅兇豎,復李氏

  成語《邊塵不驚》:邊:邊境;驚:震動。比喻邊境安定無戰(zhàn)事

  出處: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唐太宗貞觀十五年》:“上曰:‘隋煬帝勞百姓,筑長城以備突厥

  成語《表里相依》:指關系密切,互相依存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秦始皇二十六年》:“三晉者,齊楚之藩蔽,齊楚者,三晉之根柢;形勢相資

  成語《冰山難靠》:比喻不能長久的權勢,難于依靠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唐紀玄宗天寶十一年》:“或勸陜郡進士張彖謁國忠,曰:‘見之,富貴立可

  成語《不露聲色》:聲:說話的聲音;色:臉上的表情。心里的打算不在說話和臉色上顯露出來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》:“好以甘言啗人,而陰中傷之,不露辭色。”

  成語《沉毅寡言》:沉毅:深沉寧靜。深沉文靜,不愛多說話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廣德元年》:“崇義有勇力,能卷鐵舒鉤,沉毅

  成語《赤心報國》:赤:火紅色,比喻真純;赤心:忠心;報國:為國家效勞。舊指為帝王盡忠效勞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陳紀文帝天嘉元年》:“堷大言曰:‘諸王反逆,欲殺忠良邪!尊天子,削諸

  成語《出奇取勝》:出奇兵戰(zhàn)勝敵人。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后唐莊宗同光元年》:“今用兵歲久,生民疲弊,茍非出奇取勝,大功何由可

  成語《大有人在》:形容某一種人為數(shù)不少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隋紀煬帝大業(yè)十一年》:“帝至東都,顧眄街衢,謂侍臣曰:‘猶大有人在。

  成語《敦默寡言》:穩(wěn)重而少言語。

  出處: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元泰定帝泰定元年》:“回回、博果密之子,庫庫之兄也,敦默寡言,嗜學

  成語《頓綱振紀》:整頓朝綱,重振法紀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周顯王四十八年》:“夫賢者,其德足以敦化正俗,其才足以頓綱振紀。”胡

  成語《耳聞目睹》:聞:聽見;睹:看見。親耳聽到,親眼看見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唐紀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說不如身逢,耳聞不如目睹?!?/p>

  成語《富室大家》釋:泛稱廣有資財?shù)拇髴羧思摇?/p>

  出處: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理宗淳祐十年》:“訪聞近來所在和糴,未得朝廷拋數(shù),預行多敷;富室

  成語《腹心之患》:比喻嚴重的禍患。

  出處: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后梁太祖乾化元年》:“云代與燕接境,彼若擾我城戍,動搖人情

  成語《高下在口》:猶言信口雌黃。

  出處: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仁宗皇祐三年》:“三班吏叢猥,老胥抱文書升堂取判者,皆高下在口,

  成語《膏梁子弟》:膏:肥肉;梁:細糧;膏梁:泛指美味的飯菜。舊時指官僚、地主、有錢人家的

  出處: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雜文》:“蓋七竅所發(fā),發(fā)乎嗜欲,始邪末正,所以戒膏梁之

  成語《根結盤固》:比喻關系錯綜牢固。

  出處: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欽宗靖康元年》:“根結盤固,牢不可脫?!?/p>

  成語《望風而逃》:遠遠望見對方的氣勢很盛,就嚇得逃跑了。形容十分怯敵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梁記·武帝天監(jiān)四年》:“淵藻是蕭衍骨肉至親,必死無理,若克涪城,淵藻

  成語《桃李滿天下》:桃李:指培養(yǎng)的后輩或所教的學生。比喻學生很多,各地都有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唐紀·武后久視元年》:“天下桃李,悉在公門矣。”

  成語《身先士卒》:作戰(zhàn)時將領親自帶頭,沖在士兵前面?,F(xiàn)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,走在群眾前面

  出處: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當敵勇敢,常為士卒先?!薄顿Y治通鑒·隋紀煬帝大業(yè)九年》

  成語《絲恩發(fā)怨》:絲、發(fā):形容細小。形容極細小的恩怨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唐紀·文宗太和九年》:“是時李訓、鄭注連逐三相,威震天下。于是平生絲

  成語《人才輩出》:輩出:一批一批地出現(xiàn)。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斷涌現(xiàn)。

  出處:清·畢沅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元紀·世祖至元二十年》:“得如左丞許衡教國子,則人才輩出矣

  成語《輕慮淺謀》:考慮不全面,計劃不周密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秦紀·始皇帝二十五年》:“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,輕虛遠謀,挑

  成語《請君入甕》:甕:一種陶制的盛器。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唐紀·則天皇后天授二年》:“興曰:‘此甚易爾!取大甕,令囚入中,何事

  成語《排山倒?!罚和崎_高山,翻倒大海。形容力量強盛,聲勢浩大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齊紀高宗建武二年》:“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,步騎數(shù)十萬,南臨瓜步,諸

  成語《剖腹藏珠》:破開肚子把珍珠藏進去。比喻為物傷身,輕重顛倒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唐紀·太宗貞觀元年》:“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,剖身以藏之,有諸?”

  成語《鳥面鵠形》:形容由于饑餓而身體軟弱,面容枯瘦。

  出處:《資治通鑒·梁紀·簡文帝大寶元年》:“死者蔽野,富室無食,皆鳥面鵠形?!?/p>